1. 有些分子的路易士結構不只一種,當這種化合物有兩種以上可能的結構,而這些結構的不同點在於電子的位置不同,這樣的分子會同時展現所有結構的特性,這些結構只是畫法不同的相同分子,稱為『共振結構』或『共振形式』。

 

EX:醋酸 (acetic acid)

圖片1.png

如圖,醋酸有兩種共振結構。所謂的『共振』並不是指分子自己在振動,而是指醋酸分子的結構會在這兩種形式來回變換,共振結構是無法『個別』存在的,因此我們稱醋酸分子的真正結構是這兩種形式的混合體(如上圖藍色的結構)

 

p.s共振的畫法,在共振結構的中間畫上雙箭頭,並用[ ]將所有共振結構框起來。

 

 

 

2. 定域 & 離域 (localize & delocalized)

(1) 定域 (localize):簡單來說,指的是電子集中在一起。想像一群人往同一個定點聚集,這時定點中的人會覺得很擠,很想要快點離開這個地方;套用到化學上,當電子集中在一個定點時,因為太擠了,電子會想要趕快離開,偏好去進行一些化學反應來分散電子,這個時候分子的狀態是『不穩定』的。

 

(2) 離域 (delocalized):簡單來說,指的是電子分散。由於電子散布在一個廣大的區域中,每個電子感覺到舒適不擁擠,就不會想離開這塊區域,這個時候分子的狀態是『穩定』的。

 

 

3. 共振穩定 (Resonance-stablized)

(1) 了解定域和離域的概念後,回到醋酸共振形式的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O上的電子可以在紅框中的區塊遊走。就好比原本住在5坪的狹窄房間裡,搬到10坪的房間住,發現空間更寬闊且舒適後,就會變得安逸不想離開。將這樣的比喻套用回化學上,遊走的區塊擴大了,電子可以分散的更廣,這就是『離域』。醋酸分子的共振結構其電子可以離域,使得結構變得更加穩定,這就是所謂的『共振穩定』

圖片2.png

(2) 越強的酸,其提供(失去)H離子的能力越好。

圖片1.png

因為醋酸分子『共振穩定』,因此它很希望失去H離子以形成右邊的共振形式,失去H離子的能力越好,它的酸度就越強,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醋酸分子因為『共振穩定』,使得它的酸性增強。

 

4. 主要(major)和次要(minor)的共振結構

共振形式是無法單獨存在的,不過為了學習新的概念,我們先假設共振形式單獨存在。

 

當一個分子有兩種或以上的共振結構時,由於這些共振結構它們電子分布的狀況都不同,所以每個結構所含有的能量會不一樣。能量越高的結構有多餘的能量可以去進行化學作用,所以『不穩定』;反之,能量越低的結構越『穩定』。自然界中的物質傾向於以穩定的狀態存在,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既然分子喜歡以最穩定的狀態存在,所以說它真實的結構會『比較像』穩定的共振結構。

 

EX

圖片3.png

 

左邊的共振結構符合八隅律,是穩定的,我們稱之為major contributor,代表這個分子的真實結構與它比較『相似』;而右邊的共振結構沒有,是不穩定的,稱之為minor contributor

 

EX

圖片4.png

由圖中可見,丙酮分子有兩種共振結構,左邊的結構符合八隅律,為major contributor;右邊的結構不僅不符合八隅律,還出現了電荷分離(charge separation),造成這樣的結構能量很高、狀態不穩定,故為minor contributor

 

p.s電荷分離(charge separation)O帶部分負電,C帶部分正電,電子分布不均,造成這個鍵結極性會非常大。(延伸學習:電負度與鍵結的極性)

 

丙酮含有電荷分離的共振結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丙酮的極性非常大。

 

 

 

5. 在畫共振結構時,我們會選擇能量最低的共振結構來當作major contributor

通常是最多八隅體最多鍵結最少分離電荷負電荷在電負度大的原子上的共振結構。

p.s 負電荷在ONS這類電負度較大的原子上會更穩定

EX

圖片5.png

如圖,由於右邊的共振結構,其負電位於電負度大的氧原子上,故為major contributor

 

6. 有電子轉移才是共振形式

圖片6.png

 

 

arrow
arrow

    悠閒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